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沂水上常庄小学的教育扶贫之路

2018-04-11 10:41  来源: 魅力临沂 作者: 临沂在线

    临沂在线讯 三月的常庄小学已是鸟语花香。在沂水县崔家峪镇,不论走在偏远的农村,还是繁华的城镇,目之所及,很漂亮的建筑是学校,优秀美的环境在学校。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在常庄小学,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崭新的教学楼取代,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如今正在逐步“回流”。今天的常庄,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教育精准扶贫之路,让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享受到了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贫困山村有了漂亮“童话城”
    崔家峪镇上常庄村的孩子们,现在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上幼儿园。 孩子每天还能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天天吵着要去幼儿园!但就在几年前,对于村里的百姓来说,这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上常庄村原来有一所幼儿园,只负责孩子的日常活动。家长们每天忙农活,中午接孩子回家吃饭,一来一去,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了接送孩子上。为了减轻家长负担,上常庄小学探索实施了日托模式,并采取集中加工、分点配送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午餐 ,还为孩子们创设温馨舒适的午休场所,让家长们能安心干农活。
    “我们与中心园建立‘一对一’帮教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规范教学行为。”常庄幼儿园园长田相霞说,“依托‘教育云’平台, 真正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为了确保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解放农村劳动力,崔家峪镇上常庄小学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按照有利于利用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四个有利于”原则,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据统计,2017年春季常庄小学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1%。
    乡村致富有了专业“好帮手”
    学校与村委建立了社区教育培训基地。每次培训,讲师与村民交流果园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新旧知识的碰撞,理论与经验的交融。为了对接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常庄社区教育每年输送毕业生80人以上,培训果农160余人次。学校还与种桃专业户深度合作,建立了贫困家庭学生就业援助机制。
    在普惠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常庄小学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将教育惠民政策资助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常庄小学把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班级紧密联系,排摸留守儿童情况,建立档案;落实强制报告、控辍保学、排查解忧、结对帮扶等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长效机制;探索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动员校域内小作坊扶持留守儿童父母就近创业致富,让贫困学生家长就近安心务工、尽快脱贫。
    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脱贫决不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离真正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我们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协调意识,以务实诚信、多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做好今后的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