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 黄河,这条奔流五千余载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更在新时代的发展蓝图中承载着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循迹黄河调研团”沿黄河流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先后前往济宁、滨州、东营三个地市十余个站点,以青春脚步丈量黄河文脉的历史纵深,用专业视角观察生态保护的实践成果,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黄河答卷。
济宁篇:访微山湖传生态理念,探博物馆品两河文脉
循迹黄河调研团赴济宁开展实践活动,在济宁市微山湖乘船上岛,积极与当地居民交谈,宣传黄河生态保护理念,让绿色发展的意识融入居民日常。在梁山县博物馆,八百里水泊梁山位于黄河和京杭大运河两河交界处,队员们在斑驳的漕运工具、泛黄的历史文物前驻足,聆听黄河与运河千年来相互滋养、碰撞交融的历史脉络,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理解。

滨州篇:寻古村悟民俗智慧,观湿地赏黄河新姿
调研团成员来到了滨州市西纸坊黄河古村落,黄河高台民居尽显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以夯筑高台为基,抬高房屋地基,兼具抗洪、减灾的作用,成员们欣赏黄河泥塑,深入泥窑,体会沿岸居民与黄河和谐共生的紧密联系。随后,调研团走进堡集闸水文站,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着精密的水资源监测仪器,讲解“引黄灌渠”工程如何调节水流、滋养两岸,更让成员们感受到守护黄河安澜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蒲湖湿地内,芦苇摇曳、水鸟翩跹,尽显生态保护成效,在黄河楼远眺,黄河蜿蜒与城景相映,勾勒出和谐画卷。队员们在此设立“环保临时宣传点”,分发生态保护宣传册,向来往市民普及黄河生态保护知识,让绿色理念随河风传向人心。随后走进黄河生态园,指尖触碰湿润的黄河沙土,感受着来自“母亲河”的温润滋养,极目远眺辽阔河面,心中更添对黄河的敬畏与热爱。

东营篇:览文化馆感千年史诗,进杨庙社区见振兴实效
循迹黄河调研团抵达东营市黄河文化馆,从远古部落文物到现代保护成果,全方位了解黄河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沿线居民的风土人情。同时历史上黄河水患给两岸居民带来的灾难让成员们心生敬畏,更加坚定了保护黄河生态的信念。下一站,调研团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社区环境整洁、配套设施齐全,成员们与当地居民热情交流,社区依托黄河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实现转型,完成了滩区居民迁建,诠释了黄河岸边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切实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本次循迹黄河实践团“探寻黄河文化,保护黄河生态”主题社会实践,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基层,走进乡村,走进一线,鼓励青年学子用青春书写责任担当,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把青春力量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