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传播活动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活动重要意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及临沂时指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去年5月,在山东考察时又再次强调“要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开展“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传播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沂蒙精神是临沂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是这座城市的“根”和“魂”。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也是统领各项工作的精神旗帜。开展“沂蒙精神代代传”这一主题活动,就是从文艺创作和传播的角度策划设计,推动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地落实。这种形式,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更能发挥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这是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临沂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委明确了“建设名副其实省区域副中心”的目标引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 高举沂蒙精神大旗,从中汲取信仰之力、奋进之力,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忠诚担当的政治自觉,更好的凝聚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精气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再创沂蒙文艺高峰的重要举措。过去,在沂蒙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沂蒙颂》等一大批脍炙人口、影响久远的经典作品,很多都是文艺名家大力参与的结果。这次活动,我们突出大手笔、大制作、大影响,邀请了中书协主席孙晓云,中美协副主席李翔、中摄协主席李舸等一众名家大师参与支持,就是想通过大师手笔,对沂蒙精神的内涵再解读、再诠释,力求出精品大作,力争再创沂蒙文艺高峰。 二、活动推进情况 遵循以上把握,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们围绕“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策划了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剧、剪纸、电影、理论研讨等9大板块24项活动。 1.名家采风深扎体验。先后组织文学、美术、摄影、戏剧、音乐等领域知名作家、艺术家共6批近200人来临采风,深入孟良崮、大青山、临沂商城等地,通过观看沂蒙精神展览、重走支前路、听主题党课、共唱《沂蒙山小调》等形式追寻红色足迹,深悟沂蒙精神“根”和“魂”,汲取创作灵感。 2.全民创作反响热烈。组织文学、摄影、青少年书画、小戏小剧、微短剧(短视频)、剪纸等主题征集大赛6个,收到各类作品近1万个。其中,文学1800多篇、摄影6500多幅(组)、青少年书画200幅、小戏小剧200个、短视频130个、剪纸100组。 3.定向邀约名家荟萃。共计邀请260名全国、全省艺术名家开展主题创作,其中,文学34名、书法100名、美术100名、摄影8名、音乐2名、戏剧6名、剪纸10名。目前,定向邀约作品已全部创作完成。 4.群众文化精彩纷呈。启动新一轮小戏小剧海选大赛,历时2个多月,组织比赛140多场,演出新创排剧目200个,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350w+。目前,正在火热开展第三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活动。精选《红日》《沂蒙六姐妹》等经典红色影片,分别于6月、8月举办线下“红色电影展映”活动,每场座无虚席,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活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成果展示阶段。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举办“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优秀作品展、创作座谈会、主题研讨会等3项重点活动。大家期待的优秀作品展已经筹备完成,定于8月15日在临沂市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截止到9月14日,为期1个月。期间,将分文学、书法、美术、摄影、剪纸、青少年书画等6大展区,展出优秀作品600多件。 答记者问 大众网记者提问:《长歌颂沂蒙》是我省推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请问,本次活动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 张 岚(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市作协主席) 《长歌颂沂蒙》作为这次活动的核心板块,它的亮点可以总结为“三维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创作水平高,名家带动作用强。我们这次活动把全国的名家、山东本地的优秀作家,以及很有潜力的青年作家都请来了,形成了老、中、青几代人一起创作的格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作品登上了《人民日报》、《诗刊》、《中国作家》这样的顶尖平台,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活动的文学水准和艺术质量。 第二,参与范围特别广,形式也多样。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像“作家看沂蒙”、“作家话沂蒙”、“作家讲沂蒙”、“作家写沂蒙”。活动中,我们不但邀请了部分知名刊物的编辑来面与面交流指导,还同步面向全国开展了文学作品的征集活动。短时间内就收到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类稿件将近1800篇(部),作者既有当代名家,也有普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最后结集出版的《长歌颂沂蒙》这本书,收录了38位名家专题创作的作品和22篇获奖作品。可以说,这次活动无论是参与的人数、地域的广度,还是作品的质量,都非常突出。 第三,传承做得深,传播形式活。我们通过组织名刊名家进沂蒙、“沂蒙文学大讲堂”进校园、知名作家走进“沂蒙作家会客厅”,以及组织开展如报告文学集《沂蒙红领情》新书座谈、作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系统地挖掘和生动地展现了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意义。整个活动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红色基因跨越时空的力量,让红色文化的影响更深远了,也为咱们山东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凝聚建设强省的共识,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大众日报记者提问:临沂是中国书法名城,办过多种主题、级别的书法展览。与以往相比,本次主题书法展的主要特色和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荣磊(省书协副主席、市文联组联部主任、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这次书法展是临沂首次用书法艺术来全方位展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核心。主要有两大特色亮点: 第一,阵容非常强大,名家云集。这是山东省举办的一次高规格书法展览,百位书法名家参与创作。有中国书协孙晓云主席和11位副主席一起创作的作品;再加上山东省书协主席团全体24位成员、25位理事,以及39位临沂本地的中国书协会员共同发力,100幅作品真草隶篆各种书体都有,艺术性和内容都很好,形成了国家级名家引领、本地文化力量深度参与的联动格局,充分展现了咱们齐鲁书坛的整体实力。 第二,内容极其丰富,笔墨传递红色精神。展览系统整理了关于沂蒙精神的文献资料,精心挑选了抗日战争、改革开放、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沂蒙颂》里的经典句子作为书写内容。用最具书圣故里特色的书法艺术,饱含深情地书写沂蒙精神,把书法篆刻和党史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传统艺术在今天焕发出新的光彩。 山东省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请问,“丹青绘沂蒙”美术作品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侯 钧(市美协主席) “丹青绘沂蒙”是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还有临沂市委、市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美术家来讴歌沂蒙精神的活动。主要特点有五个: 第一,主题非常鲜明,创作很用心。我们先请党史专家和知名画家一起研究讨论,精心制定了创作提纲,然后定向邀请全国和省内名家围绕主题进行创作,保证了作品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还富有时代气息。 第二,名家汇聚,精品很多。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美展的金银铜奖得主、作者和顶尖艺术家都来了。老、中、青三代的创作者都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高超的技艺投入创作,打破了传统表现方式,融入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大大提升了主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这次展览涌现出很多让人震撼的优秀作品,把咱们山东主题美术创作的水平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第三,全国联动,共同展现精神谱系。我们特别邀请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所在省市的艺术家一起参与。通过这种区域合作,大家用画笔共同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力量,让沂蒙精神在全国传播得更广、更深入人心。 第四,既有历史感,又有传承性。展览精心挑选了山东美术馆等单位收藏的、反映沂蒙精神的历史画作,和这次新创作的好作品一起展出。这样就在展览里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生动地诠释了“代代相传”这个永恒主题,也让展览本身有了更加厚实的历史底蕴。 第五,聚焦新时代,展现新成就。展览用浓墨重彩描绘了临沂新时代的面貌——时代楷模的风采、国际商城的活力、中欧班列的奔驰、世界500强企业生产线的规模、城市新区的变化、滨河风光的秀美。观众跟着这些画作,就能从当年的革命岁月,走到今天的繁荣景象,直观地感受到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沂蒙精神鼓舞下,临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鲁网记者提问:摄影展中展现新时代成就(如商城、物流)的作品很吸引人。请问,如何通过这些影像引导青少年理解其中蕴含的沂蒙精神传承与发展? 马玉伟(市摄协主席) 本次“影像映沂蒙”摄影展通过溯源、传承、践行、弘扬、展望五大板块,系统展现了沂蒙精神从历史根基到当代发展的完整脉络。其中,集中展现新时代成就的作品(如商城、物流),主要位于“践行: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板块。 我们主要通过“看照片+讲故事”的方式,结合展览逻辑,引导青少年理解这些新时代影像所蕴含的沂蒙精神传承与发展: 第一,把展览办到校园,请创作者来讲故事。我们组织摄影展进校园、并同步开展“摄影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拍摄这些新时代作品的创作者(如参展的知名摄影家)亲临现场,为同学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例如:在解读反映商城发展的照片时,我们会结合“践行”板块的主题,讲述沂蒙人民如何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从最初的摆地摊起步,凭借“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劲头,一步步建设起全国闻名的市场集群,这就是一部生动的、发生在新时代的奋斗史,是沂蒙精神的延续。 第二,通过具体题材,阐释精神内涵。在解读物流题材等特定题材的照片时,我们会着重分析画面背后的精神力量。例如:通过物流网络建设的照片,我们重点讲述沂蒙人民如何“团结一心、整合资源、开拓线路”,共同打造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这其中深刻体现了他们面对新机遇时的创业智慧与协作精神。 第三,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通过这种结合的展览结构、依托真实影像和生动故事的讲述方式,我们将相对抽象的“沂蒙精神”概念,转化为推动沂蒙地区在新时代取得具体成就(如商城、物流的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引导青少年认识到,正是这种精神的代代传承和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才让沂蒙大地不断焕发新生机、创造新辉煌。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匠心铸沂蒙”剪纸主题作品展的主要特色和亮点。 徐志强(省民协副主席、市文联办公室主任、市民协主席) “匠心铸沂蒙”剪纸展,是全省民间艺术界对沂蒙精神的真诚致敬,也是新时代剪纸艺术家用剪纸艺术传承红色基因的一次集体亮相。它的特色和亮点在于: 第一,聚焦精神内核,老手艺诠释新主题。依托世界级非遗剪纸艺术,展出110多件作品,包括特邀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家作品、大赛精品和历年优选作品。整体上都紧扣“沂蒙精神代代传”这个核心主题。 第二,聚焦百年岁月,精彩讲述沂蒙故事。这是一场坚守“文以载道”传统的群体性创作,剪纸艺人将坚韧、奉献、大爱等精神内核融入指间,以不同的视角,从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讲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从红嫂的感人故事,讲到年轻人的逐梦身影,拉开了沂蒙精神的历史纵深。让年轻一代在镂空的光影中读懂历史,在红纸的温度中触摸信仰。 第三,聚焦红色传承,精彩演绎红色美学。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剪纸特有的镂空美感,来表达厚重的红色精神内涵,把传统技艺和红色主题完美融合。通过本次展览,剪纸的镂空之美与红色的精神之魂交相辉映,共同铺展成一幅幅融汇古今、刚柔并济的美学画卷。 山东商报山海新闻记者提问:刚才经各位主席介绍,我们注意到这次的优秀成果展层次高、规模大、内容多,请问就发挥好成果展教育作用,扩大展览影响,具体都有哪些措施? 朱孔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这次的展览层次高、规模大、内容多,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成果。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教育、传播、深化三大方向,让展览发挥最大作用,释放最大效能。 一是广泛组织观展。一方面,展览全程实行免预约、零门票的便民政策,广大市民朋友可凭有效身份证件随时观展。另一方面, 将其作为红色主题教育重要内容,纳入主题党日、实地教育、开学第一课、研学实践等,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单位职工、青少年学生观展,在艺术熏陶中接受精神洗礼,切实放大展览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 二是立体融合传播。 展览期间,我们将组织记者围绕优秀作品蕴含的丰富内涵,深度挖掘其背后逻辑、历史脉络、创作故事等,深刻反映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的崭新形象,整合电视、报纸、网络、微信、抖音等平台,滚动发布亮点、瞬间与观众感言,线上线下联动,放大展览热度与影响力, 三是深化传承弘扬。9月份,我们计划举办“沂蒙精神代代传”创作座谈会和主题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全国沂蒙精神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文艺家代表等上百人参加,会前将把观展作为重要环节,为理论研讨提供直观基础。下半年,将依托“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品牌,重点策划走进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大学、井冈山等高校、军营、老区,配套开展特色产品宣推、文旅推介、双招双引等系列活动,打好“宣讲搭台、经济唱戏”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