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元平
记事,古人写诗,就是“诗日记”。我曾参与编辑《公鼐诗文选注》一书,公鼐也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赵执信诗文集》里的作品,也是如此;杜甫的诗称之为史诗,其中大量的情节、细节描写,直接、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仉雁秋先生的诗,大到国家国际大事,如“习奥会”,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伦敦奥运会,小到爱徒张守国去世、痛悼爱妻、送外孙出国留学、赞王西献暴雨诗、、题蟹爪兰、老人和狗、风景旅游诗等等,作者走到哪里,看到哪里,想到哪里,就诗以记之,记到哪里。诗,是他写日记的一种形式,宛如农田里的耘草者,挥锄灭草,是他日出而作、日出而息的活计 ,仉先生的诗笔,正是农人手中的锄头。
叙事,是诗歌的一大重要功能。人们往往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而忽视、弱化了诗歌的叙事功能。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好多乐府诗、叙事诗,都写得细节感人、荡气回肠,仉雁秋先生深得其中三昧。仉先生曾出过三卷本《雁秋诗文集》,其中第二卷全为诗歌,且当时由我写了一篇专评仉先生诗歌的文章,已发表在《临沂日报》。仉先生年轻时就在《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而且以叙事诗为最棒,其诗歌不但善于叙事,而且多用白描手法,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叙述,将二者高度融汇,形神兼备,意与境合,是高水平的“白描”。这本诗文集中,又有许多这样的佳什。如《种菜健身好》:“挥锄刨地腰板壮,提水浇菜腿脚忙。要摘丝瓜爬云梯,想吃芸豆上院墙。……”《三哭贤妻》,写妻子刚到土产站工作:“应招土产站,扶贫常下乡。一辆自行车,磨得溜溜光。夜行九十里,来去不彷徨。拉车运竹杆,扛包堆粮仓。不让男青年,胜过木兰将。编织草帽辫,质好又多量。心灵手又巧,领导都欣赏。”一个忠于职守、能干巧干的女强人形象,活脱脱跳出来了。《老人与狗》是一首叙事诗,写老人与狗相依为命,狗却最后意外车祸去命,让老人失魂落魄,更加孤单。请看作者笔下的狗:“黄毛白肚翘尾巴,宝石眼珠溜溜圆。奔跑如同箭出弦,亭亭玉立如犬仙。……”在描写中含叙述,生动形象,言简意丰。
悟事,在叙述中写出哲理,这又是作者的一大特色。作者是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个出色的教育领导者,一个新闻出版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一个诗歌、散文、小说、儿童文学、寓言等诸体兼擅的作家,历经沧桑,看破红尘而又淡定如水的人,字里行间自有哲理在。如《知了》:在地下/卧薪尝胆,三五年/爬出来/脱皮亮翅上高端/知了,知了/你知了什么?/声嘶力竭地/向天地发宣言/……诗就这么长,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哲理?它让你联想到什么?这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将深邃哲理藏于细节,好诗。《慰女儿书》是一组因事悟哲的好诗:“职位只是一平台,口碑才是一杆秤。众口一词拥戴者,天青气朗似明镜。………有才有力登仙山,宿命不顺亦枉然。不如退而结渔网,网住青春荡秋千。……”如果不是看惯官场风云变幻,岂能写出如此入木三分而又宽宏大度的哲理?!
仉雁秋主任,仉雁秋先生,是我的贵人,是他决定把我从蒙阴宣传部调到了沂蒙生活报工作。在他面前,从学问上讲,我执弟子礼,从工作关系讲,我执部下礼。就像海德格尔说的,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一个以耄耋之年而闪闪发光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