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刘莲)近日,12345临沂首发一篇题为“群众诉求声声急,懒政干部“装睡人”的新闻,引人注意。新闻内容是临沭县郑山街道北沟头东村,因征地补偿款发放问题累计产生12345市民热线工单20余件,在处理征地补偿款问题热线工单过程中,存在工作效率不高、办理流程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工单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较低。该村工单办理主要负责人李守波因责任意识薄弱,漠视群众关切、消极推诿,对热线工单处理流于形式等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笔者注意到,在12345临沂首发平台上,类似的新闻通报并非个例。这些懒政现象,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使群众不满情绪发酵蔓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更损害了干群关系。
临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及临沂首发APP,是市委市政府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排解民忧的重要桥梁,平台上线以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赢得了广泛认可。然而,在平台高效运转的背后,我们也需正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样是面对群众诉求,“未诉先办”的主动担当与“反复重办”的消极应对形成了鲜明的“冷热反差”。
“未诉先办”见担当,彰显治理温度与智慧。我们欣喜地看到,临沂一些单位和社区行动在前,服务靠前。他们不满足于被动接单,而是敏锐捕捉网格信息、敏锐感知潜在问题、积极回应社情民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困难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可能是提前加固了存在隐患的树枝,可能是主动处理了积聚的垃圾死角,可能是及时疏通了面临堵塞的下水道……这些细微处的“未诉先办”,润物无声,展现了管理部门的前瞻意识和为民情怀,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服务的主动和城市的温度。这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细化水平的体现,筑牢了和谐家园的坚实根基。
“推诿重办”伤民心,暴露作风懈怠与短板。然而,对比之下,少数单位和工作人员面对群众通过12345热线或临沂首发APP反映的问题,却表现得步履蹒跚,态度冷漠。
有的“推”:接到工单,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寻找推脱责任的“挡箭牌”,用“这不是我们的职责”、“需进一步研究”等模糊说辞敷衍塞责。
有的“拖”:工单流转“走过场”,处理过程“马拉松”,任凭群众多次催促,依旧“稳坐钓鱼台”,一拖再拖,消磨群众耐心。
有的“糊”:回复内容空洞,解决措施敷衍,看似“已处理”,实则“留尾巴”,导致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多次“重办”成为常态。
更有甚者,因办理不力、群众强烈不满,负责人被通报批评甚至追责问责。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制约了平台效能,更如同在群众滚烫的期待上浇下一盆冷水,寒了民心,伤了信任,侵蚀着“和谐家园”的凝聚力。
群众之事,枝叶关情。一通热线,一个APP的“点击”与“提交”,背后往往是群众迫切的期盼、合理的诉求,甚至是难以纾解的困境。平台的高效运转,群众诉求的圆满解决,是检验政府执行力、公信力的重要标尺。“未诉先办”是主动作为的褒奖,“反复重办”乃至被通报处理,则是工作失职的警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