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王庆龙 刘美君)近日,走进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幸福小镇社区,目之所及是六条特色街区串联起的创业热潮:缝纫机声从改造后的车库里传出,手工编织的毛线花束在阳光下绽放,水磨煎饼的香气弥漫在巷弄间……这个曾面临“空心化”困境的城郊社区,正以“车库经济”为支点,撬动全民参与的共富新图景。
问需于民,车库变身“创富工坊”
作为典型的城郊型社区,幸福小镇曾面临青壮年外流、留守群体增收无门的窘境。社区通过三个月大走访发现,超六成家庭因收入单一引发矛盾。2020年,社区创新推出“共同富裕合作社”,将居民闲置车库返租后改造为创业空间,打造“零门槛、低风险、稳收益”的民生经济载体。
能人领衔,小项目撬动大幸福
在“能人街”,33岁的手工达人杨秀萍正带着十余名妇女赶制毛线编织订单。“以前围着灶台转,现在月入两千还能顾家!”她手中的钩针翻飞,将一团团毛线变成畅销的工艺品;与之相邻的“老创街”上,胡婆婆的豆芽作坊日产100斤茬豆芽,带动6名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社区已培育“玩个毛线”“老姊妹公社”等6大品牌项目,涵盖手工加工、非遗传承、便民服务等领域,累计吸纳180余名居民参与,人均月增收2000元。
机制护航,共富路上不落一人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社区兜底”的运营模式,解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社区设立“共富基金”,对失败项目进行风险补偿;组建“技能银行”,开展编织、面点等公益培训50余场;创新“零活驿站”,将牙签分装、塑料插花等12类零工订单精准配送至特殊群体。35岁的宝妈侯晓茜感慨:“缝纫机搬进车库后,带娃赚钱两不误,每月能挣2000多元贴补家用。”
四维联动,共富生态持续升级
眼下,幸福小镇正筹建“共富同行・四方联盟”,联合周边企业开发特色产品包装,对接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规划建设共富产业园。“我们要让车库经济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张广涛表示,未来三年将打造10个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周边3个村居融入产业链,让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花在更多家庭绽放。
基层治理创新的“幸福样本”
山东省社科院专家樊祥成指出,幸福小镇的实践突破了传统社区服务边界,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激活内生动力,构建了“生产在社区、增收在家庭”的新型就业模式,为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民生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
从闲置车库到创富热土,从单一帮扶到生态共建,幸福小镇正用一根毛线、一粒豆芽编织出共同富裕的民生答卷,印证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