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简牍探中华》在古代兵法中汲取现代智慧

2024-05-29 10:43  来源: 文旅临沂

640 (4).jpg

近日,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简牍探中华》第8期,“银雀山汉简”在节目中亮相,探秘银雀山汉简中蕴藏着的兵学智慧,引发关注,无数网友纷纷点赞 。节目中,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馆长彭梅作为代表发布《孙膑兵法》简本字帖+英文版。

5月28日,彭梅在人民政协网发表《<简牍探中华>在古代兵法中汲取现代智慧》一文,全文如下: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第八期“银雀山汉简”亮相,掀起广泛热议。节目借助现代影像技术和艺术化叙事,携观众穿越时空,探秘银雀山汉简中蕴藏着的兵学智慧,是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640 (5).jpg

640 (6).jpg

银雀山汉简自1972年出土后,轰动海内外学术界,曾先后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这批汉简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字、书法、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孙子兵法》竹简,其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解决了《孙子兵法》源流相关争议。《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使自唐宋以来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论争得以解决,海内外为之轰动。这一发现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二是为《孙子兵法》文本研究提供了校勘资料。《孙子兵法》版本众多,《武经七书》《十一家注孙子》是两个最主要的版本,两版之间存在很多异文,由于缺乏佐证资料,难以确定孰是孰非。银雀山竹简本《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版本,虽然出土时有所残缺,但是在校勘传世本方面仍有重要作用。

三是为研究中国文字发展与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孙子兵法》简书用毛笔蘸墨书写,字体介于秦隶与汉隶之间,字形趋于方形或扁方形,笔画伸缩有致,横画呈微波,已显露出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书法特点,字体自然随意,秀劲清丽,为研究中国文字发展与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微信图片_20240529104200.jpg

作为总台首档聚焦简牍的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立意深远、格局宏大,节目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创新形式,不仅解读了《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更着眼于探寻银雀山汉简中《六韬》《孙膑兵法》的深邃智慧,以时间线串联讲述的三部兵书,全景式地呈现出中华传统兵学文化的发展脉络。

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节目中的戏剧艺术创作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的银雀山汉墓主人形象。实景戏剧中这位名唤“司马韬”的贤士不仅熟悉各大兵书、热衷兵法之道,更关心国家大事,深知和平的可贵。他与奉旨整理兵书的军政“杨仆”是中国历史上一批批护书、集书之人的缩影。

今年是我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工作的第27个年头,多年来坚守服务一线,竹简文物历久弥新的气息不断向我扑面而来。在《简牍探中华》节目中,能够作为代表向大众发布银雀山汉简的最新研究成果——《孙膑兵法》简本字帖+英文版,我倍感荣幸与自豪。《孙膑兵法》是继《孙子兵法》后我国历史上又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本次英文译本出版发行将使这部珍贵的古老兵书重放光彩。该版本分上、下两册,上册采用古文、白话文、英文对照的形式,展现竹简本《孙膑兵法》内容;下册为竹简摹本和字帖,全书兼具学术性、科普性与艺术性。希望不同语言的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到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凡魅力。

微信图片_20240529104247.png

“位居世间最小名山,馆藏天下第一兵书。”开馆于1989年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汉墓竹简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2021年改造提升后的新馆开放,馆内一层“雀鸣天下”展厅有银雀山一号墓和二号墓。如今,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已然成为临沂市文化新地标。

屏内屏外,屹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正年轻!由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的《简牍探中华》用电视语言重现银雀山汉简所记述的历史,在古代兵法中汲取现代智慧,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让传统文化与年轻观众成功实现“双向奔赴”。

(作者:彭梅,系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