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中国文化报 |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吸引青少年——走进研学课堂 了解兵学文化

2023-07-29 08:55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文旅临沂

640.jpg

《中国文化报》2版7月27日刊发《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吸引青少年——走进研学课堂 了解兵学文化》

640.png

今年暑期,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策划的“银雀山兵学大讲堂”再次上新:几十位小朋友来到博物馆,走进研学课堂,实地参观墓葬原址、竹简及文物等展览,进一步加深对兵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兵法中的智慧。

1972年4月,在临沂市银雀山发现银雀山1号墓、2号墓,墓葬年代为西汉时期。经考古发掘,1号墓中出土竹简 4942枚,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10余部先秦典籍;2号墓中出土竹简32枚,内容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两座墓中还出土了陶器、漆器、青铜器、钱币等文物百余件。其中, 《孙子兵法》与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同时出土,解开了自唐宋以来孙武和孙膑“其人有无、其书真伪”的千古之谜,掀起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代兵学研究热潮。

640 (1).png

建设工地发现古代竹简

在蒙山沂水环抱的临沂故城南一公里,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小山岗,名金雀山、银雀山。1972年 4月,银雀山上正在建地区卫生系统的办公楼,建设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山岗下沉睡 2000多年的两座相距只有半米的汉墓。

因年代久远,两座墓的墓室上部残损并有积水,但椁室完整。椁内均在中间置一隔板,分椁为东西两侧。1号墓椁室东侧置棺,西侧为边箱,安放随葬器物。2号墓正好相反,西侧置棺,东侧为边箱。两墓棺内各有尸骨一具,已腐朽松散,不能确定性别,但尚能辨别出为仰身直肢。

考古人员在墓葬的东北角发现了一堆黏连的竹片条。由于墓坑内有积水,这是一堆已近腐朽的竹片,考古人员用毛笔蘸着水轻轻洗净淤泥,竹片上显露出的竟是“齐桓公问管子曰”7个隶书文字,经鉴别是古代竹简。

1972年10月,国家文物局组织山东省博物馆(今山东博物馆)和全国抽调的文物专家,对这批竹简展开全面清理、保护和研究。在洗去污渍之后,竹简上的字迹逐渐显出,被尘封的历史重现在世人眼前。1974 年 5 月,简牍整理工作初告结束。当年 6 月,国家调拨专列将这批简牍运回山东。

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兵法的兴趣、加深对兵学文化的了解,”银雀山兵学大讲堂“将集中讲学和场馆参观相结合,一些孩子还带着写有兵法名句的竹简到展厅里认真研读,知晓了“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等经典兵法的出处与含义。

640 (2).png

解开古代兵学著作之谜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特别是失传 1700 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为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

经专家整理分析,《孙子兵法》整理出 105枚,13篇都有文字保存,其已发现的篇名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版本相同。《孙子兵法》也称《吴孙子》,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作者孙武,春秋末年人,因其成名在吴,故称“吴孙子”。

《孙膑兵法》也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本人及其弟子。此次出土的竹简整理出 222枚,其中整简达137枚,残损部分每枚也在 10个字上下,共得 6000字以上。其中,有关历史记载和《史记》有不同之处,如关于马陵之战的叙述,《史记》说庞涓战败后“自刭”而死,竹简则有“禽(擒)庞涓”一篇,与《战国策》所载“禽庞涓”语同。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孙子和孙膑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坚持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两书作者不是同一人;有人认为《孙膑兵法》源于孙武,完成于孙膑;更有人对此质疑,认为孙武和孙膑其实就是同一个人。由于《孙膑兵法》在魏晋时期已经亡佚,因此史学界始终无法拿出实证。直到银雀山汉墓《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同时出土,千年谜案终于真相大白。

《孙膑兵法》原书失传已久,这次出土的竹简虽不完整,但因为字数保存较多,仍然能看出该书的大概轮廓和作者的基本观点。孙武、孙膑实为两个人,且各有兵书传世。编号为 0233号的竹简上有“吴王问孙子曰”等字样,第 0108号竹简上写有“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由此看来,吴王面对的孙子是孙武无疑;而与齐威王谈论用兵之策的,则是孙膑。

640 (3).png

活态传承打造兵学文化品牌

银雀山汉墓不仅出土了兵学著作,2号墓还出土《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的重要史料。竹简上的文字属于古隶,是小篆向隶书过渡的字体,对研究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具有重要价值。与竹简兵书同墓出土的陶器、漆器、青铜器、钱币等百余件文物珍品,也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卫松涛介绍,银雀山汉墓简牍写于公元前 140年至公元前 118年,其内容包括 4类书“兵书、论政论兵之书、阴阳数术方技书和其他古书”。这些古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等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围绕银雀山汉墓的保护,临沂市近年来推动工作力量向县区文保单位倾斜,加强预防性保护,注重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完善“四有”工作,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和安全防护能力。同时,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文物执法人员。

2021 年,改造提升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新馆开放,成为临沂市的重要文化地标。新馆建筑总面积 2 万余平方米,设有“雀鸣天下” “武经冠冕”“兵学遗珍” “汗青墨书” “制胜之道” “鉴物知史” “回望银雀”7个展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兵学思想及简牍文化、书法艺术等。

同样在 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调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银雀山墓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促进临沂市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缓解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老城区改造建设之间的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打造新时代兵学文化品牌,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将展陈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开展专场活动,实地参观汉墓原址,重点讲解兵学文化、简牍文化和书法文化,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联合临沂军分区开展“以古托今,传承经典”志愿服务活动,讲解员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为依托,以古今经典战役为例,深入讲解中国传统兵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