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临沂日报整版刊发《小戏小剧演绎“大情大爱” 市文旅局:文化惠民点亮群众美好生活》文章,以下为报道全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今,在临沂的大街小巷,群众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文化惠民生,聚焦公共文化场馆效能发挥、文体活动形式拓展、群众知晓率提升,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提升行动,以优秀艺术形象展示临沂人文精神,用经典文艺形式讲好沂蒙故事,为我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5天50余场
好戏好剧轮番上演“沂河之夜”
一声声熟悉的“拉魂腔”,将全场观众拉入柳琴小戏《归雁》的精彩剧情中;小戏《中秋夜》唱腔优美,剧情感人,让台下的观众眼眶湿润了,掌声却更加热烈了;在小剧《跟着共产党走》的演出中,慷慨激昂的旋律久久回荡在广场上,沂蒙群众对党的真挚情感也依然仿若最初的热烈……
4月12日晚,“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月活动在临沂人民广场拉开帷幕。展演现场,展演作品生动活泼,贴近百姓生活,深受群众欢迎,让群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进一步推进“百部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推广工程”实施,推动小戏小剧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4月12日至4月26日,我市将在临沂人民广场举办“沂河之夜”临沂市小戏小剧展演月活动,集中展示50余场我市创作的优秀小戏小剧。
此次“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月活动将持续15天,期间各种题材的小戏小剧将轮番上演,不少作品曾在省、市获奖。有展现退伍不褪色、永远守初心的军人本色的小剧《老兵》;有聚焦精准扶贫的现代小戏曲《吔,俺就是个农民》;有宣讲良好家风的小品《瞧这一家子》;有体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魂归故里》《第一碗饺子》《红旗飘飘》等感人故事。
本次活动将着眼当下、聚焦现实、贴近群众,风格质朴,把“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常演常新,常看常新,让优秀作品传得开、留得下,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同乐的良好氛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擦亮临沂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品牌。
小戏小剧创演
走出文旅融合发展新道路
戏剧虽“小”,但在一个个故事里包含着“大情大爱”。从沂蒙精神、红色文化到邻里生活、传统文化,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到党员干部为民初心的坚守和奋斗,都通过小戏小剧中真挚的情感、精巧的设计、质朴的语言等一一清晰展现。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厚的文化历史,创造出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构筑起了临沂市小戏小剧创作的新高地。
时间追溯到2023年春节,位于沂南的红嫂家乡旅游区将“小沉浸变成大沉浸”,游客来古村过大年,在村头就能看上红色“街头剧”。演员们的真情演绎,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有的游客观看了演出后意犹未尽,主动上前和演员们合影留念。“很精彩,也非常感人。”游客马先生说。
以优秀艺术形象展示临沂人文精神,用经典文艺形式讲好沂蒙故事,我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其中,《临沂市沉浸式情景小剧:讲好红色故事的沂南实践》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51个)。
小戏小剧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我市聚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和新期待。
为加强对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旅局联合印发《临沂市推广沉浸式情景小剧创作演出实施方案》(临文旅发〔2022〕3号),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同志,市文联、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临沂市推广沉浸式情景小剧创演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座谈会,将群众小戏小剧创演推广工作纳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强化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责任落实,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市级设立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作品创作、落地排演、创演评选、演出推广等,有效激发了基层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积极性,提高了作品整体质量。
启动实施“百部优秀群众性小剧创演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评选推出20部优秀剧本、20部优秀剧目,并对评选出的20部优秀剧本分别给予6000至8000元的剧本孵化创作费用,对评选出的20部优秀剧目分别给予5至8万元的排演补贴。创演推广工作以半年为周期压茬推进,通过自愿申报、县区初评、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每半年完成一轮作品剧本评审、落地排演、创演评选、演出推广工作,形成“策划储备一批、创作排练一批、演出推广一批”的良性循环创演推进机制,2022年,全市共创作群众性小戏小剧作品164件、落地排演115件,评选出优秀剧本20部、优秀创演剧目20部。
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通过现场观摩交流、专题培训、联合创作等方式,整体创作水平显著提升。去年以来,我市多部群众性文艺作品获国家、省级大奖,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在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活动中,我市遴选推送的《老兵》《妇救会》2部作品获一等奖、《识字班》《河湾情》《过寿》3部作品获二等奖,获奖数量全省第一;在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中,我市《跟着共产党走》《祖国不会忘记》《婆婆也是妈》3部作品分获金、银、铜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先后举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临沂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临沂市首届戏曲艺术节暨经典传统柳琴戏展演周、临沂市庄户剧团展演等活动,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推动群众性小戏小剧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居,扩大社会影响力,让基层群众欣赏到更多更好的群众文艺作品。
聚焦群众需求
唱响群众文化活动“交响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今,在临沂的大街小巷,群众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日益浓厚的文明氛围,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文化惠民生,聚焦公共文化场馆效能发挥、文体活动形式拓展、群众知晓率提升,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提升行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唱响群众文化活动“交响曲”。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两个一千”工程,年内提档升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各1000个。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加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全市新建城市书房15处以上;推进乡镇数字影院等建设,更好满足群众观影需求。策划举办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以“沂蒙四季·活力临沂”为主题,广泛开展“乐享沂蒙、舞动沂蒙、戏聚沂蒙、书画沂蒙、悦读沂蒙、匠造沂蒙、影像沂蒙、味道沂蒙、玩趣沂蒙”系列文化活动,联合体育部门策划举办“醉沂河”文体艺术节,做到全民参与、全年精彩。积极推动情景小剧、博物馆、非遗等文化进学校、进村居、进企业、进景区、进场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沂蒙文艺轻骑兵”服务品牌。
运用戏剧、影视、文博、书画、研学等形式,讲好沂蒙历史故事、红色故事、时代故事,展现文化厚重、现代时尚、繁荣发展的临沂新形象。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围绕弘扬沂蒙精神,创作革命题材柳琴戏《辛锐》(暂定名),创作情景讲解剧《沂蒙·这片热土》之“奋进篇”。打造一批旅游演艺项目。精心打造涑河“琅琊夜画”演艺项目,丰富提升沂南红嫂家乡、兰陵压油沟、沂水天上王城、费县天蒙等景区旅游演艺项目,推进沂州古城系列演艺项目,引导文博场馆、旅游景区运用AR、VR、MR等新技术手段打造互动性、体验性项目,让游客在轻松欢乐中体验沂蒙文化魅力。摄制一批优秀影视作品。协调推进电影《大突围》、电视剧《沂蒙人家》等拍摄制作,创作一批网络影视作品。举办一批文博展览活动。依托各级各类文博场馆,精心策划举办文物展览、文化展览等活动,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出一批研学旅游产品。整合各类资源、设施,策划打造一批书法、兵学、红色、非遗、工业、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科普和乡村振兴等研学项目,丰富研学旅游体系。举办一批文化艺术大展。持续推进“同源”——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等专业艺术展览。
此外,为聚焦提振文旅消费信心,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关于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九条政策措施》,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作为惠民助企、刺激消费的重要政策措施,相较于往年时间提前了4个月。春节期间,第七届临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助力13项主题活动,连续发放消费券120万元,为市民和游客送上了新春的喜气以及政府补贴。另外全市10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首道门票,39家非国有A级旅游景区实行首道门票低于5折的优惠措施,做到真正让利于民,迅速激活旅游消费市场。3月底至4月初,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了以“品书香·共阅读纵享文化月”“观艺术·爱生活赏剧观影月”“游景区·住民宿踏春出游季”为主题的消费季发券活动,每周一、三、五通过“临沂文旅云”微信小程序进行发券,总价值120万元,参与企业包括入驻平台的全市书店、影(剧)院、景区、酒店 (民宿)和旅行社等,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各方面文旅消费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近5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超过3000万元。
日前,《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出台,促进红色旅游首次在全省写入法规。弘扬沂蒙精神,促进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我市又站上了新的起点,以文铸魂、以文化人,必将为我市文旅事业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