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2023年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2022-2023年度全市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黄河大集 沂蒙山会”活动在郯城县启动,并举办“匠心筑梦 多彩沂蒙”——2023年临沂市非遗春节晚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张晓彬,市政府副市长王映海,临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郯城县委书记王立军等参加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台、郯城县委、郯城县人民政府主办,主要是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美好情愫,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非遗展演和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展现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启动仪式上,为获评2022年全市“群众文化带头人”“示范团队”“品牌活动”的单位及个人代表分别授牌、颁发荣誉证书,为获评2022年全市“最美文化站长”“最美文化志愿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并为临沂市非遗研学旅游基地授牌,为临沭柳编颁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
活动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精选86个非遗项目、100余名传承人参加了“黄河大集 沂蒙山会”非遗市集,煎饼花、挂门笺、中国结、木版年画、剪纸、灯笼……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受到了市民的青睐,让大家在热闹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同时,举办了走进“黄河大集 非遗市集”2023临沂文旅直播推介会,现场宣传展示并推介春节期间临沂特色的好品、好景、好去处,献上亲情沂蒙贺年礼,诚邀八方游客相聚沂蒙过大年。
在“匠心筑梦 多彩沂蒙”——2023年临沂市非遗春节晚会上,情景体验小剧《匠心·手造》、鲁南五大调《鹿乳奉亲》、柳琴戏《喝面叶》……精彩绝伦的表演,让观众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活动通过临沂市电视台、临沂市文化馆公共文化云、兰山区文旅抖音官方账号、郯城县融媒体同步直播。中国新闻图片网、齐鲁网、齐鲁壹点等新闻媒体报道了此次活动。
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全市将组织开展“宣传二十大,匠心颂中华”非遗作品展、非遗保护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春节亲子体验、非遗线上小课堂等活动。各县区也将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非遗年货大集等活动,为人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知识盛宴,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其作为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名市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逐步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体系。2022年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屡创佳绩。一是非遗保护根基不断筑牢。临沂职业学院、临沭县柳编工艺品商会、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莒南县德君泥陶博物馆、平邑县乡情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临沂市松田文体用品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获评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在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现场作典型发言(全国6名)。二是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质增效。积极打造“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品牌,9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建设非遗工坊186处,打造手造特色乡村33个,认定手造传承人60名,其中费县手绣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全省3个),费县手绣、琅琊草编织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郯城挖掘手造资源,推动文化“两创”走深走实》经验做法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推广;琅琊剪纸作为临沂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首次在阿里拍卖上运用区块链技术成为数字藏品。2022年,全市非遗类产品销售额突破71亿。三是非遗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先后在龙园、龟蒙景区、天蒙景区、王羲之故居等景区开展非遗优秀剧目展演、手造技能大赛、“山东手造”进景区、“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等非遗展演活动;打造非遗研学旅游基地26个;沂州里特色商业街、沂州古城、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四是非遗宣传推广不断加强。举办2022年第五届沂蒙“乡音乡韵”展演季、第八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书圣雅集、文化创意市集暨城市音乐节等活动,组织优秀非遗项目参加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振兴传统技艺·鲁班杯”大赛、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孔子家乡好客山东”澳门推广周等活动,展现了临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推动沂蒙特色非遗走出去,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