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刘莲)沂河滔滔,环山绕崮,滋润大地,款款南行。这条大河“不知疲倦”的随岁月流淌,承载着齐鲁文化的精粹,一路奔流而下。这条大河是沂蒙人的母亲河,有人把她称为沂蒙大地的动脉,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沂蒙人,是沂蒙文明发展的摇篮。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可见纸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在书圣故里这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至今还传承着最为传统的造纸术,它就是在全国都极为罕见的一一桑皮纸制作技艺。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沂河正焕发着勃勃生机,为沂蒙文化的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经沂河水浸泡的桑树皮,再经泡制、锅蒸,再历墩杂、刀割、竹帘抄捞、烘干等72道工艺精制,最终成就“千年老纸”。这是沂河对智慧勤劳的沂水人民最好的馈赠。
在沂河岸边,每天的清晨,龙家圈街道小匡庄村的作坊园里都会准时响起木榔头的敲打声,此起彼伏,这是手工制造桑皮纸的一道工序——確碓,槌起槌落,松散的桑树皮被打成了结实的饼子。伴随着槌头的敲打声,李家墨林桑皮纸第21代传承人李庆亮便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李家桑皮纸的传承人就以做作桑皮纸为生,350多年后的今天,李庆亮仍在坚守这份事业,世代传承,延续至今。
据了解,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最早起源于汉代。其以桑树皮为原料,主要产于中原。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安徽古皖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桑皮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保留了中国传统造纸技术的精髓,它除了具有纸张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实用功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小匡庄村以生产桑皮纸远近闻名,记录和延续着沂蒙地区传统造纸工艺。桑皮纸的制作技艺,一直是李氏祖辈传下来赖以生存的手艺。李庆亮怀着守住祖业、过上好日子这个朴素的愿望,几十年如一日,为此他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倾注了多半生的心血。如今,通过实施规模化发展,让千年老纸火起来。
水是纸的生命,造纸离不开水,泡桑皮、灰桑皮、化瓤、淘瓤、撞瓤、打涮等主要工序都是在水里完成,沂河水不断地滋养着这一产业的发展。李庆亮严把选料关,对所有的工序,他都一丝不苟,道道精心,尽力做到精细。
桑皮纸被称为造纸术中的“活化石”。历史悠久,品质独特,至今仍保留着全部手工制作。近年来,李庆亮不断开发非遗衍生品,稳步推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元化推进,让非遗成为产业最好的传承,形成了“桑树种植一养蚕产业一桑茶生产一桑葚采摘一桑皮纸制作教学一桑皮纸成品展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的产业链,形成以桑皮纸带动产业的循环发展模式。
时光荏苒,风雨带走了桑皮纸曾经的辉煌,时至今日,这种在小匡庄村传承了几百年的古老技艺,能熟练并精通人凤毛麟角。李庆亮说:“千百年的桑皮纸制作技术是祖先历尽艰难,在执着的坚持下才得以传承下来的,将来也要将这份技艺能够永久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