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我要爆料
首页顶部广告

权威发布|临沂公布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

2022-01-29 21:33  来源: 临沂日报

1月29日下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市长王君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市统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临沂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王君师 市政府副市长

朱茂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化利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 雷 市统计局调查中心党支部书记

主持人

周晓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第三次国土调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下,在全市各级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三调”工作,历经三年时间,按期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

01全市“三调”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三调”工作自2018年9月正式启动。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进行部署安排。为推动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市、县政府均成立了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共有1100余名调查人员参与,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市、县两级国土调查数据库。

去年11月7日,我市“三调”成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去年12月18日、今年1月18日,“三调”数据成果先后提报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1月25日,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联合印发了《临沂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02我市“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及相关情况

“三调”数据显示,我市耕地947.31万亩,园地346.53万亩,林地514.56万亩,草地22.88万亩,湿地1.7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35.4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9.20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9.55万亩,详细数据可查看《临沂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对比以往两次调查,“三调”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化调整和提升。

一是调查内容更加丰富。“三调”立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调查内容更加丰富,查清了各类国土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边界。“三调”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细化了城镇村建设用地分类,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为有效支撑对耕地的管控,还把耕地变为其他农用地的情况,按恢复耕种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二是调查数据更加精准。“三调”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常规调查技术基础上,集成了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与“二调”及历年变更调查采用的2—5米分辨率相比,调查精度大幅提升,调查成果更加精细。“三调”将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标准从“二调”时的400平方米提高到200平方米,耕地等农用地图斑从600平方米提高到400平方米,其他地类图斑精度也有相应提升。

三是调查效能显著提升。我市“三调”工作全面应用了“互联网+调查”机制,通过统一的“国土调查云”平台,采用内外业一体化调查新模式,实现了外业调查、内业核查、数据建库等工作的上下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外业调查中,同步拍摄实地照片,全面反映地块全貌和利用特征,拍摄坐标、方位角和时间等信息,通过云平台实时上传、比对、校核,严防弄虚作假,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严肃性。

03下一步工作考虑

“三调”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市国土利用状况。下一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针对“三调”反映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三调数据显示,全市三区九县普遍存在耕地数量减少现象。除了耕地认定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外,从耕地流向看,减少的耕地主要流向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虽然有“即可恢复”“工程恢复”图斑,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恢复为耕地,但是必须加强论证,测算成本,把握好社会风险、环境影响和工程难度等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压实区县党委和政府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三调结果显示,全市建设用地480.67万亩,总量较大、布局不尽合理,城镇村等用地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节约集约程度不高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具有较大潜力。下步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管控,城镇建设必须严格限定在城镇开发边界之内;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大力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全面提升各类园区集约用地水平;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着力推广节地模式。

(三)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全市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地类591.73万亩,约占国土面积的22.95%。虽然全市林地面积增加218.53万亩,但有191.99万亩标注恢复属性,这些后续可能恢复为耕地;全市湿地结构单一,仅有内陆滩涂1.71万亩;河流湖泊减少了0.8万亩,加强河湖水系保护面临压力。下步要在“三调”基础上,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对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水资源受限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逐步进行调整。通盘安排未来生态退耕、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依据“三调”形成的统一底图,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原则,科学确定并带位置下达新的绿化任务。

答记者问

01在调查工作中,我们是如何保证“三调”数据真实准确的?

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我市在“三调”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家有关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摆在首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三调”数据成果质量。

一是严格执行分阶段检查制度。市“三调办”设立了专门的市级监理机制,确立了“县级自检—市级预检”的核查流程。同时,将市级、县级核查的关口前移,对各阶段调查成果及时核查,及早发现典型质量问题,纠正工作偏差,消除问题隐患。据统计,市级累计核查县级成果108余次,每个县级调查成果均经过了“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反复核查整改。

二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市级全面应用了省级建立的“互联网+调查”新机制,各县(区)利用下发的优于1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和内业预判信息,“逐地块”调查图斑的边界、地类等信息。利用省级“互联网+举证”平台,在外业调查中,通过系统内的定位功能,实地拍摄举证照片并实时上传。在全市调查的183.2万个图斑中,我们对其中的95.7万个图斑进行了举证,占比超一半,平均每个图斑拍摄上传举证照片9张,累计拍摄上传举证照片854万张。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市级先后开展技术培训31次,培训技术骨干1100余人次,提升了调查一线骨干、核查和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同时,针对各县区进行了27轮督导工作与技术指导,在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方面发挥了重要制衡作用。

调查成果经过多轮次省级核查和国家级核查,进行整改合格后,在规定时限内上交国家。所以,我市“三调”数据成果真实、准确、可靠,是经得起检验的。

02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

“三调”主要形成了数据、分析、图件、系统平台、专项调查等成果。数据成果方面,以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查清了全市183万个地块的地类、面积、分布和权属;掌握了耕地、湿地等13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国土利用状况。分析成果方面,基于“三调”数据开展了基础统计分析、流量流向变化分析和耕地、建设用地等专题分析。图件成果方面,编制了市、县两级土地利用图、专项调查图等。系统平台成果方面,建成了“市县一体”的数据应用平台,集浏览、查询、统计、分析、共享、服务功能于一体,囊括全市“三调”及历年土地调查高精度遥感影像、图斑矢量和实地举证照片等海量数据。专项调查成果方面,完成了耕地细化、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耕地后备资源、自然保护地范围界线、开发区土地利用等9项国家及省级专项调查,同时相应完成了城镇村内市场、木材加工行业、设施农用地等3个市级专项调查。

03耕地、园地、林地作为主要地类,在调查时是如何区分和管理的?

耕地、园地、林地是“三调”13个一级地类中极为重要的三个地类。这三个地类,在种植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种植收益、对耕作层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耕地上种植的多为一年一季或多季收获的粮棉油糖菜等农作物,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园地以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的方式种植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在我市包括果园、茶园和其他园地;林地是生长乔木、竹类和灌木的土地,包括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是森林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上的产出主要满足居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园地上的产出主要满足居民饮食结构多样化的需求,而林地则发挥着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更加侧重于生态价值。按照“三调”规程和用途管制要求,这次调查严格区分了“耕地”“园地”“林地”地类,这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04国土“三调”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调查数据,从统计视角看,如何更好利用“三调”调查结果?

我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历经三年时间,获得了丰富的调查成果和大量的基础数据,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市国土利用状况和自然资源家底,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联合印发了《临沂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成绩可喜可贺。下一步,将全面进入调查结果的开发应用阶段。统计局作为国土“三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是调查数据的重要用户,对于“三调”调查数据的需求还是很大、很迫切的。

一是利用“三调”取得的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不同地类总体和样本框,不断创新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

二是学习借鉴国土“三调”组织实施的经验,改进统计调查手段,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渠道,推进统计治理和统计能力现代化。

三是利用“三调”结果开展统计分析服务,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在内的各领域、各方面都需要国土数据的支撑,全面准确的“三调”数据为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我们要建立通畅便利的数据共享机制,利用耕地、园地、林地、湿地等“三调”基础数据,积极主动地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好国土“三调”资料的深度分析研究工作,为推动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5“三调”成果来之不易,下一步在推动成果共享应用方面有哪些考虑?

为做好“三调”成果的共享应用,我们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形成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级的成果序列,以便调查成果更好的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一是在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方面,目前,“三调”已形成了现状数据成果、分析数据成果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丰富了自然资源“一张图”,实现对各类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空间分析、共享服务等。成果已应用到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卫片执法等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地质矿产、林草等各类管理数据和现状、规划,做好国土“三调”与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融合衔接,构建以“三调”为底图的自然资源三维“一张图”,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是在面向政府有关部门方面,目前,“三调”成果已经在全市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比如,在生态环境领域,成果已应用到“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等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结合“三调”图形成果,根据需求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定制化”的“三调”数据分析成果,更好的服务各级政府科学决策。

三是在面向社会公众方面,我们将开展“三调”成果数据脱敏脱密工作,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类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应用。同时,“三调”成果也将在很多方面惠及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比如,“三调”摸清弄准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将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再比如,“三调”首次查清了城镇村内部住宅、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的具体情况,将为政府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