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祊河路与西安路交汇处北侧,工人们正在进行人行道铺设。
在临沂经开区华夏路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道路非开挖地聚物注浆新技术。
在沂河路施工现场,工人正在沥青灌缝。
在北京路沂河桥工人正在桥底进行梁体养护。
临沂在线讯(徐怀升 梅楠)2015年市委、市政府调整市政管理职责,撤销原临沂市城市道路维护管理处,设立临沂市城市道路管理处,隶属于临沂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职责是:承担城市道路桥梁的管理维护,负责城市道路桥梁管理维护工作的业务指导、考核等。具体承担北城新区、滨河景区范围内和内环路、中环路的67条道路、115座桥梁的管理维护任务,道路面积1040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223万平方米,桥梁面积71万平方米)。
临沂市城市道路管理处在职能转变以来,大力推行建管分离、管养分开的新模式,在管理上,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以监管为主,改变了传统的“裁判员和运动员一体”的模式,实现了城市道路由突击性维修向常态化养护的转变;在养护上,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保证重点、养好一般”的原则,树立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养护理念,把防治“病害”关口前移,按照先急后缓、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处理,有效降低养护成本,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同时,加大对城市道路桥梁的日常巡查力度,严格执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果断处置突发“病害”,切实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了道路桥梁设施的维护及时率和完好率。
养早养小,实现了城市道路维护新突破
城市道路养护工程根据其工程性质、技术状况、工程规模、工程量等内容分为保养小修、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扩建工程。市道路管理处按照“养早养小、预防为主、尽量小修、减少中修、避免大修”的养护思路,努力做好辖区道路、桥梁、人行道、路沿石等日常维护保养。在路面、桥面刚出现病害迹象、尚未发生严重破损前,立刻采取保养措施将病害修复好,将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2017年上半年以来,市道路管理处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了各项城市道路维护工作的开展。(1)开展了北城新区人行道“大排查、大整修”活动。先后完成了天津路等36条道路破损人行道板、缺失路沿石等病害问题的维修,累计修复人行道板12000平方米、整修路沿石3000米。(2)开展了道路中修养护任务。对长春路、上海路南段、滨河路等道路病害路段进行了铣刨罩面,累计修复道路面积48685平方米,其中,长春路18350平方米,滨河路11000平方米,上海路4330平方米,滨河西路2200平方米。(3)提升改造部分人行道。对市民服务中心北门等新设置2处人行道出入口,对南京路柳青河桥东侧等3处“断头”人行道进行了改造打通。(4)完成北京路沂河大桥建成服役24年以来大修。历时43天,对“不合格级”北京路沂河大桥共进行了大修,累计拆除并更换桥梁伸缩缝30条、总长度390米,混凝土浇注90立方米,桥面“白改黑”24000平方米,新刷反光标志漆2200米。(5)开展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整修活动。通过对辖区桥梁的全面排查,及时对跨柳青河、祊河等桥梁进行了养护,维修、更换护栏1409米,栏杆刷漆8235米,桥面刷地坪漆700余平方米,更换伸缩缝橡胶止水带648米,疏通和维护了43座桥梁的伸缩缝、泄水孔,新安装限高架3个,打磨刷漆保养限高架7个,确保了桥梁安全运行。(6)积极处理市民反应问题861起。对12345、12319热线转办的问题,迅速行动,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复,确保市民反应问题落到实处。
分级管护,建立巡查联动新常态
市道路管理处按照交通功能、政治影响、商业繁荣程度、景观差异等将道路分为三个等级,根据等级对道路、桥梁进行经常性巡查和定期检测,确保第一时间掌握道路、桥梁运行状况,及时对病害下达养护任务,确保城市道路功能的恢复。在经常性巡查中,确立了“对内加强巡查,对外借势借力,形成合力,管养共管”的新思路。通过加强与局业务科室、执法大队紧密协作,完善了城市道路挖掘、占用监管的协查机制,对擅自挖掘和占用道路的行为,及时查处;对已审批的,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遏制了“拉锁路”、“乱开挖”、超时限施工等现象。上半年以来,完成城市道路挖掘现场勘查26件,收取挖掘修复费用18.65万元,联合北城执法一大队等查处擅自破坏城市道路行为4起,及时纠正了道路挖掘占用的违规行为。
平台研发,健全管养考核新机制
开发建设了临沂市城市道路桥梁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日常巡查病害上报、维修任务下达、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电子化办公,强化了道路挖掘占用、道路桥梁常规检测和特殊监测、病害维修施工和统计等动态化监管,初步形成了人机统一、调度迅速、科学有序的长效管养机制。该系统针对道路养护特点研发,具有“四大”功能:
一是现场在线处理病害功能。巡查人员每天按照巡查路线,进行电子考勤,发现病害,现场拍照上传,经系统分析后派发任务;病害修复后,将修复现场拍照上传。至此病害原因、修复时间、耗费工时、工程造价等,自动生成养护电子档案记录归档。
二是自我诊断功能。将道路桥梁病害种类划分,系统能够针对病害自动弹出原因及维修建议等。
三是电子数据库自动查询功能。将城区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的建成时间、使用年限、病害维修次数等档案资料全部输入系统,建立道路桥梁管理数据库,便于查询和使用。
四是数据信息自动分析统计功能。每条道路、每座桥梁的月度、季度、年度的病害种类、维修次数、维修面积、花费资金等均可直观显示。
通过信息平台,只要输入平时工作数据,所有巡查记录、病害分析、病害处理、养护流程、质量状况、业绩考核、计划统计、数字档案等均在后台自动生成。该养护系统的研发运行,可全面掌握市区重点道路桥梁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使其处于安全可控的管理状态,并为下一年度养护计划的制定、养护成本的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强化督导,完善道路附属设施养护新标准
临沂市设在城市道路上各类管线的检查井、箱盖及其他附属设施的产权单位达30多家,协调广、监管难。因此,要做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单靠城市道路管理处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一是多次召开管线检查井产权单位专项会议,要求产权单位对设在道路上的检查井井盖进行彻底排查,对破损、不规范的井盖,限期进行养护、整改,对于无产权单位认领的管线井,由市道路处代管7天后再做统一回填处理。二是按照“文明出行”活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城区灯箱式路的设置地点、及安装标准,上半年共督导产权单位对2000余块灯箱式路双面设置了公益广告,对157块不规范路进行了重新更换,对292块破损路进行了及时维修。
精细管理,打造科学管养新模式
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市道路处严格落实城管局“十三街长制”、“五查十看”等管理制度,按照“保证重点、养好一般”的原则,将北城新区东至滨河西路、南至北京路、西至孝河路、北至广州路区域内合理划分为16个网格实施精细化管理,前期通过80天的时间,对网格内的人行道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打造人行道养护的示范区,开启我市城市道路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同时,道路管理处建立“一路一档”和“一桥一档”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管养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有效推动了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今年以来,市城市道路管理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逐步显现。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市委、市政府对城市道路管理工作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道路无人行道或人行道出现“断头路”、建筑工地围挡隔断人行道、一些活动板房挤占人行道、主干道十字路口四角无人行道出入口、人行道与斑马线不连接、绿化带高出人行道等历史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下一步,市道路处将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和维修力度,分批次彻底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确保城市道路桥梁的安全通畅,推动临沂市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