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二场,市妇联、市残联通报了临沂市妇联系统和残联系统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李德凤 市妇联二级调研员
宋庆富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主持人
张庆龙 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和对外传播科科长
实施巾帼脱贫行动
在脱贫攻坚中贡献巾帼力量
近年来,市妇联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大局,发挥联字优势,扎实开展“巾帼脱贫行动”,大力发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促进妇女增收致富,巾帼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临沂市女性贫困人口减少22.6万人,贫困妇女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566元提高到2020年的7481元。全市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1200万元,扶持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34处,争取省妇联“大姐工坊”专项资金82万元,重点扶持扶贫工作重点县“大姐工坊”41处,培训女致富带头人1万人次,带动5万余名妇女勤劳致富。争取各级救助资金2360余万元,救助“两癌”贫困妇女5600余名。发动社会各界捐款3110.67余万元,资助困境儿童8.42万人次。
一、注重思想引领,激发贫困妇女脱贫内生动力
坚持扶贫扶志相结合,注重正向激励,把弘扬红嫂精神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红色引擎”,引领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激发贫困妇女勤劳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巾帼正能量。发挥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开展培训送技术、项目对接搭平台、牵线搭桥引合作、产品推介促销售等多种举措,全市培树乡村女致富带头人2600余名。大力宣传巾帼脱贫和创业致富典型,在沂蒙女性公众号推出“沂蒙巾帼脱贫攻坚群英谱”专栏22期,讲述沂蒙巾帼脱贫攻坚的典型故事,用身边人感染带动贫困妇女,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二、坚持精准施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市妇联将发展居家创业就业作为引领妇女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找准脱贫路径,引领贫困妇女就地就近就业。一是精准培训提升技能。以268个省定贫困村为重点,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开展种养殖、家政服务、手工制作、乡村旅游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能力。注重培育巾帼脱贫“领头雁”,推荐农村致富女能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有6000余名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走上了致富带富路。二是资金扶持辐射带动。大力扶持培树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对帮富带富能力强的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扶持,组建巾帼脱贫“雁群”,带动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增收脱贫。争取省“大姐工坊”项目资金和市财政创业就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省“大姐工坊”和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扶持妇女发展居家创业就业项目,带动增收致富;设立贫困母亲救助循环资金,对带动贫困妇女就业和进行帮扶的女性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帮扶贫困妇女和家庭3600人次。打造巾帼脱贫“雁阵”,发挥157处省大姐工坊、312处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领富、带富作用,采用“示范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通过项目分红、免费发苗、托管养殖、基地务工等形式,辐射带动贫困家庭近万家,户均增收3000余元。三是项目推介助力就业。为解决很多妇女想致富缺项目的问题,在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和举办女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时,重点推介适合农村妇女居家就业的手工编织、布艺玩具、煎饼制作等致富项目,在农村设立居家创业就业项目加工点千余个,3万余名实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层层开展巾帼家政培训,举办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吸纳带动贫困妇女实现就业。四是搭建平台护航脱贫。举办女性创业大赛,开展产品推介,为妇女创业就业脱贫致富搭建平台。线上线下对巾帼好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在沂蒙女性推出巾帼好产品18期,推介女性企业102家、产品650多种;连续两年举办4期线下巾帼好产品展,推介加工产品、手工艺品、绿色农产品等160余种,为产业扶贫搭建平台。联合人民银行推出7项金融“组合举措”,为我市带动能力强、扶贫成效好的巾帼企业发放 “巾帼信用贷”、“鲁担巾帼贷”3.2亿元,帮助企业破解资金难题,带动妇女就业3000余人。
三、抓好民生实事,帮扶困境妇女儿童
发挥联字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关爱特殊困难妇女儿童。一是开展“美在贫困农家”,优化居住环境。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结有效衔接,开展“美在贫困农家”活动,发动巾帼志愿服务队,面向脱贫户,义务帮助打扫卫生,改善生活环境,提升贫困户幸福指数。统筹城乡资源,建立“美在农家”爱心超市111处,募集款项、物资500余万元,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惠及贫困群众6万余人次。二是多方统筹,关爱困境妇女儿童。持续实施适龄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保障农村妇女健康权益。开展“关爱女性 健康扶贫”捐赠保险活动,累计为5600多名贫困患病妇女提供医疗保障。发挥市妇联沂蒙助童会作用,打造“夏季捐资助学、冬季温暖加衣”的困境儿童救助品牌,发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结对资助家庭困难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三是开展对口支援,推动协作扶贫。邀请对口协作重庆城口县妇联干部、女企业家及女致富带头人参加全市妇联系统干部研修班和乡村振兴女致富带头人培训。组织两地女企业家、妇联干部开展经贸洽谈,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共同促进两地经济发展。联合对口支援青海省海晏县妇联开展爱心帮扶和联谊活动,帮扶贫困母亲、困境儿童,携手共奔小康;开展“藏汉一家亲、临沂海晏儿童手拉手”活动,增进两地友谊,加强民族团结。
真抓实干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临沂市有10.6万残疾人纳入建档立卡和即时帮扶范围,占全市纳入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是全省纳入脱贫攻坚范围残疾人最多的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大局,精心安排,强力推动。全市各级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制定了《临沂市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行动实施方案》、《临沂市残联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方案》等政策,饱含感情温度,严格履行职责,全力攻坚克难;残疾人工作者特别是部分残疾人工作者克服自身也是残疾人的不便,主动担当、加班加点,对全市32.7万名建档立卡和即时帮扶贫困户逐户走访摸排、逐项核查落实,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交出了一份让党和政府放心、广大残疾人朋友满意的合格答卷。
一、加强制度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和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有效落实。结合残疾人特殊实际,积极主动与民政部门对接,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成年无业重度单独施保范围的贫困残疾人进行逐一核实,推动“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全市核实贫困重度残疾人领取护理补贴情况3.46万人、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情况4.39万人,重度残疾人低保落实情况3.44万人,有效保障了贫困残疾人及时享受相关政策。
二、加强培训扶持,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充分尊重残疾人就业意愿,积极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盲人保健按摩等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育和规范管理农村残疾人就业基地,不断提高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自身能力。五年来,全市累计培训贫困残疾人5600余人次;培育省、市级残疾人就业基地140处,安置和辐射带动39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和发展致富项目。
三、加强康复服务,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实现全覆盖。对全市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残疾人进行了辅具需求摸底、核实、评估、采购、适配,全市累计对8.8万名贫困残疾人进行辅具需求摸底核实,为4.99万名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残疾人适配辅具。同时,将“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免费发放辅助器具”等事项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民生事项,将更多康复诊疗项目和物理疗法纳入城乡医保报销范围,把脑瘫、智障、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列为城乡居民医保特殊病种,在全省率先对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每年度发放3000元的送训补助。
四、加强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居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从积极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无障碍需求出发,按照重点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出门难、如厕难”,有条件的解决“洗澡难”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需服务,根据残疾人需求修建坡道、扶手和配发轮椅、拐杖、盲杖、语音门铃等。全市为有改造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2.95万户,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环境。
五、加强办证服务,残疾人证实现“一次办、马上办、就近办”。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临沂市实施细则》,修订完善了“一次告知”事项内容,优化办证流程,办证周期由省定的20天调整为5个工作日,部分县区调整为1个工作日。通过集中评定、分区域评定、上门评定等方式,全市鉴定疑似残疾人4.37万名,发放残疾人证3.1万名,为残疾人贫困户及时享受惠残政策奠定了基础。
六、加强宣传引导,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制定了《残疾人脱贫攻坚扶志计划》,为建档立卡逐户发放了《惠残政策服务手册》,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残障人士艺术作品展等活动,创作摄制的残疾人题材公益片获“泰山文艺奖”;我市残疾人刘加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党委政府强化领导,各级残联积极落实,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残疾人工作者全员靠上,贫困残疾人自立自强的良好氛围,凝聚起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强大合力,助力全市10.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全部如期脱贫。
答记者问
今年,围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临沂市妇联将开展哪些工作?
今年,围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临沂市妇联将开展哪些工作? 今年,市妇联将重点实施三项行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 果,引导广大妇女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联合农业农村、人社、商务 等部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等培训,提 高妇女致富能力。在全市培树 100 名“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 扶持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40 处,每处给予 5 万元资 金扶持,辐射带动更多居家妇女就业增收。开通“乡村振兴巾帼 行动”沂蒙行志愿服务直通车,联合农业、金融部门组织农技 专家走入田间地头为女致富带头人开展种养技术指导,组织金 融辅导队到基层为创业女性提供便捷信贷资金支持。线上线下 开展巾帼好产品展,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妇女增收致富。
二、实施巾帼创业创新行动。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积极 争取政策、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激励创业女性发挥创新主体 作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妇女创业就业服务 体系,强化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创业指导、巾帼信贷等措施, 引导妇女通过新经济新业态创业致富。联合金融部门继续开展 “巾帼信用贷”、“鲁担巾帼贷”,为创业女性提供资金扶持,帮 助有条件的妇女做大做强特色民宿、巾帼农家乐、来料加工等 居家创业就业项目。
三、实施巾帼脱贫巩固行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深入推进“美在农家”提档升级,引导妇女和家庭转 变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农家,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继续开展“美 在贫困农家”活动,发动巾帼志愿服务队,义务帮助打扫卫生, 改善生活环境。深化城乡共建,发动社会力量捐赠爱心物品建 设“美在农家”爱心超市,帮助农村脱贫家庭改善生活条件, 创造美好生活。继续实施适龄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对 全市 40 万 35—64 岁的农村妇女和城镇贫困妇女进行“两癌” 免费筛查。年内募集资金 150 万元,救助贫困“两癌”妇女 500 名。继续发挥“沂蒙助童会”作用,凝聚爱心力量救助困境儿 童,将党和政府关怀和温暖送到困境儿童心坎上。
残疾人由于身体方面的特殊原因,存在着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的现象,请问残联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有什么工作举措?
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其生存发展始终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上级残联指导下,我们聚焦残联组织的主责主业,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坚持“动态管理、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切实担负起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历史责任。
一是聚焦精准要义,加强动态监测。对全市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需求实行了动态更新,结合残疾人证办理、社区服务、康复、就业等服务时机,通过窗口服务、电话、业务系统受理等渠道,随时对残疾人信息进行核实和更新,并加强与扶贫、民政等部门的信息比对,对新增服务对象开展遍访,精准协调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二是落实制度保障,强化政策衔接。持续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府全额代缴居民医疗保险和最低限额居民养老保险、重度残疾人提前领取养老保险金、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并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围绕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镇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认真研究制定解决农村残疾人相对贫困的帮扶政策,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激发内生动力。根据当前残疾人多元化服务需求,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服务前推,统筹推进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教育、托养、家庭无障碍、宣传文体等工作,持续健全完善惠残服务体系,打通联系和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鼓励和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强自励、共奔小康。
四是夯实发展基础,加强谋划创新。完善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基础,落实宪法、民法典、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关于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要求,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增强全社会自强与助残的思想基础,深入宣传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不断加强残疾人工作的基础建设,在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社区普遍建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融合开展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让残疾人充分享受乡村振兴成果,努力让广大残疾人生活的更加殷实、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