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张振春 临沂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沂市风湿病专业学术带头人,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风湿病的诊断治疗工作,成立了风湿免疫科。从事风湿病学研究20余年,能熟练掌握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风湿病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9年-200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风湿病知识,2008年6-9月韩国釜山大学附属浸布礼医院学习;2010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技术》、《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治技术研究》2项,以通讯作者及共同作者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市科研基金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起风湿病,大部分人还仅仅停留在风湿关节炎、类风湿等关节性疾病的治疗上。其实,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都属于风湿免疫科诊疗范围,仅多发性常见风湿病就有80多种。临沂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主任张振春从医20年来,一直致力于风湿疾病的研究。从业初,他就始终把患者的冷暖记在心间,大医精诚、妙手回春,让看似复杂的疾病不再使人生畏。
学贯中西 参与科室创建
年门诊量突破4万人次
长久以来,风湿病因其治疗困难、病人痛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患病从认识、恐惧、悲伤、绝望、接受,从真正认识到系统诊断,需要长期追踪、随访。
到11月份,临沂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19年的门诊量已突破4万人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现已成为山东省重点专科、北京协和医院863科研合作中心、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可在科室成立之初,却有一天看不到一个病号的尴尬。
1992年,意气风发的张振春从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临沂市人民医院工作。彼时,全国只有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等知名医院设有风湿科。当时,老主任陈传欣高瞻远瞩,希望这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进修风湿专业。“他觉得这个专业是新兴学科,以后将大有可为。”回想起人生遇到的贵人,张振春充满感激。
于是,年轻的张振春满怀信心,带着期待与努力,从1999年,先后到北京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风湿病知识。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风湿免疫病学的知识。随着深入了解,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新领域。
2000年,张振春进修归来,参与创建了风湿免疫科,这是临沂市创建最早的风湿免疫病专科之一。但万事开头难,在北京学习接触到的知识,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让他觉得“无用武之地”。“当时门诊量很少,大家对这个学科都不了解,有时候一个病号也看不上。”张振春回忆当初的经历,与现在年43000人次的门诊量相比,更像是“天方夜谭”。为了抢抓发展机遇,他四处科普风湿知识,提高公众知晓率,引导大家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就这样,风湿科从以前的骨科医院、东医疗区、搬迁到新区医院,都有他发展的足迹。靠着全体人员的努力,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在鲁南及苏北地区享有盛誉。现已突破4万人次的门诊量,就足以说明临沂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已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2018年10月16日,科室搬迁至临沂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搬迁后的病房条件好、规划设计科学、病床充足,极大满足了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在二楼门诊处还设有单独的一片区域,为风湿免疫治疗中心,日门诊量平均在200人左右。该中心宽敞明亮,设有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检查室、针刀镜治疗室等7间门诊,连城一个整体。B超、针刀镜、肺功能检测、骨密度仪器等多项检查同步开展,诊疗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诊治的疾病涵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血管炎等80余种。不仅让前来就诊的患者感受到舒适和周到,同时也多一份温馨和放心,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门诊服务周到细致 有问必答
工作时间超12小时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一个长期治疗、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次药到病除、一蹴而就。风湿免疫科的患者从嘤嘤学语的孩童到耄耋老人,涉及各个年龄段。他们中,年轻的女性大多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男性则多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主。他的门诊,有多年之前就相识的老病号,也有慕名而来的新患者。他们中大部分都是上午做检查,下午拿报告。每次门诊都很难按时下班,为了能让远道而来的病人顺利看上病,他常常加班,甚至带病工作。
张振春主任的门诊是紧凑忙碌的。从早上不到8点钟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八点多。这么多的病人,除了奔着专家精湛的医术,更是仰慕其医德。“昨天门诊,我看到八点半多才下班。也有护士好心劝我,不如限号,早点下班休息。一天看一百多个病人,有时候真是累。但是我门诊上遇到的经常是那些农村地区赶来的父老乡亲。他们早上从家里往城里赶,等来到已是中午,再挂上号,最早也得下午上班以后才能看上。不能让人家白白跑一趟,看不上病,失望而回。”面对特殊患者,张主任的心里充满悲悯之情。他接着说:“有些患者属于贫困家庭,看病困难不说,如果住在这里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只能我辛苦一点,加班为他们看好病,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面对患者,张主任郑重其事地说:“为患者着想也是我们职业道德。”
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医院或者患者有急事找他,都能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常年如此,风雨无阻。张振春对患者的准确判断也来自于他多年的从业经验。“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不痛了,而是要康复。对于风湿性疾病来说,最好的控制措施就是以预防为主。”张主任说,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定期体检,是预防风湿病的有效方法。由于人们对风湿免疫科的认识不足,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是关节疼痛的,造成一些疾病不能在早发现、早治疗,耽误了病情。在接诊时,张主任往往对患者感到可惜。他告诫患者,不滥用药,不信偏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笑容可掬,如三月春风。张振春笑容的背后是医者仁心的大爱和温暖,时刻把患者的冷暖挂在心间。他说,患者随时都可能需要医生的帮助,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就要有奉献精神,否则很难成为一名好医生。
当好学科带头人 荣获多项荣誉
学无止境 注重个人学习
张振春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厚厚地几本医学书籍,涉及神经学、风湿免疫学等多学科书目。在工作之余,他渴望的学习着,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学习新知识。从事这项工作二十年,他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张振春说,现在,科室里年轻的高层次人才学的东西多、临床科研丰富。压力+动力,促使着他努力学习。医学的进步就是要求医生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风湿免疫是一种全身多损伤疾病,不仅仅涉及一个系统,而是全身多个系统,因此要不断扩充知识。“医学不一定要有深度,只有够深,才能离制高点更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也注定一个人只能在有限的领域中走得更远。但在深耕某个专业的基础上,再扩展广度,加强它的外延内涵,这样才会拓展更多机会。”张振春说,他坚信只要不断学习,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从而提高科室的整体水平。
作为科室负责人,张振春一点架子都没有。而是更系统、更综合的协调各种关系为患者服务。医院各临床各科室,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风湿免疫科已成为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医教研实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队伍,先后培养了5位博士。科室成为首批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省七个重点风湿专科之一,也是山东省风湿免疫的四个药理学基地,努力向医疗、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的区域性风湿病免疫中心发展。
秋冬季节,也是风湿病的高发季节。手脚冰凉,变白变冷,受外界气温刺激多,关节症状加重,是患者比较“难熬”的一个季节。风湿免疫病又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患者长期、规律到门诊随诊。很多腿脚不便的患者,张主任还经常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去义诊,下乡送健康。
面对广阔的医疗前景,他希望基层医院尽快建立起自己的风湿免疫科,拥有自己的人才队伍。“很多病人就不用千里迢迢,拿着片子再东奔西走来这里看病了。风湿病需要长期治疗,如果病人在医院得到好转,回家后不注意坚持治疗,很容易半途而废。但如果在他们的‘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医院,就不用来回奔波,也比较容易能坚持治疗。省钱又省时,所以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也是关键。”面对未来,张振春充满信心。
“医生的成长没有捷径,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活到老,学到老’,当挽救了这么多患者的时候,内心就有成就感,这是任何荣誉都不能代替的。”张主任说,医生这个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学有所用”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