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张凤川)11月7日,临沂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目前,我市共有餐饮服务经营者40383家,学校食堂3742家,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4家,入网餐饮单位8629家;校园周边食品店1901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1家,经营单位5017家;农药经营店4896家;兽药经营店600家。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部署联合行动。按照省五部门《关于印发〈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共临沂市纪委印发〈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前期开展的食品安全方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食品安全方面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市县两级分别制定联合行动方案,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联合行动工作组,分线设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9月29日,召开了全市专项整治推进工作视频会,相关责任部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7-10月份,由县级干部带队,市各相关部门先后两次对各县区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进行调研检查,详细了解食品整治情况,督促抓好问题整改。
二、加强统筹协调,凝聚整体工作合力。坚持全市工作“一盘棋”,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委监委的领导和支持,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参与整治行动,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部门工作”为“政府行为”,上下联动、统筹协作、定向施治、精准发力、整体推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聚焦重点任务,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开展专项检查。结合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守护舌尖安全”整治、2019“网剑行动”,开展了校园及周边“三高一多”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专项整治和校园食堂“大培训、大观摩、大检查、大提升”行动,对中小学校周边、“三小”业户等开展拉网式检查,推动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陪餐、“四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承诺等制度,督促食品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者11093家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分支机构82家次、入网餐饮服务单位15637家次,下线3555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103份,整改率达100%。针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传销和违规直销、标签标识不规范、进口保健食品联网核查、非法添加等问题,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至10月23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414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072家次,查处违法问题112件,责令整改101起,利用广告监测平台监测广告(含普通广告)116.5万条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力度。以种子、农药、肥料等品种为重点,开展农药管理“百日攻坚”行动,切实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确保不留死角,检查生产经营企业278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责令整改180余家。二是开展约谈行动。实行市、县两级同步约谈的模式,放大约谈效应。集中组织约谈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业户31次,食品供货商189家,网络订餐平台53次。市县联合召开全市网络订餐整治工作暨第三方平台约谈会议,40余家签署了约谈备忘录。三是加大抽检力度。强化食用农产品、校园周边食品、保健食品抽检检测。对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按照“查检结合”要求,实施现场抽样检验。全市安排校园周边、网络餐饮专项抽检2830批次,农产品专项抽检200批次,对157批次不合格食品依法进行核查处置。
四、突出“五个一批”,重拳打击违法行为。聚焦群众关切,高举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两把利剑”,严厉打击行业“潜规则”和各种不法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强化行刑衔接,保持高压态势。共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58起,取缔无证企业(含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30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5起;立食品领域刑事案件130起(涉互联网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5人,刑拘295人,打掉犯罪团伙38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8处,涉案金额3226万元。同时,区域协调配合,与淮海经济区内的徐州、连云港、宿迁等10个地市,首批建立了执法工作协作机制,实现了重要案件、区域性问题同步执法、协调打击。
五、积极探索创新,深入推进长效监管。一是建立监管执法检测一体化机制。实现监管、执法、检测“三位一体”,实施精准式、制导式执法,放大专项整治效应。今年以来,全市完成监督抽检34622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1195批次,均依法进行核查处置。二是开展“食品安全每周查”行动。邀请新闻媒体、社会监督员、市民代表,每周随机抽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直播检查执法行动。目前已组织开展检查18期,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0余家,发现问题均限期整改。通过大众日报“海报新闻”、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在临沂”“无线临沂”客户端等新闻媒体视频、图文传播,单次行动新闻最大点击阅读量18万人次,引发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形成群众监督、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信用监管机制。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流程再造新模式,强力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管理。实行A、B、C、D四级信用积分管理。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的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提高失信成本。四是建立学校食堂大宗物品集中采购机制。构建“互联网+社会共治”模式,在主城区开展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采购平台建设,实现全程质量追溯,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五是建立“食品快检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超、集体用餐单位等组建快检信息网,时时上传快检数据。有效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研判、风险预警水平,倒逼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效能。截至目前,上传快检数据105万余条。
六、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格局。一是在市内媒体临沂日报、市电视台开辟“食安临沂”专栏;二是在校园及周边通过张贴宣传画、承诺书、抽检结果公示、案例展示、设立警示标志、发放《致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认知危害,自觉抵制“三高一多”食品;三是在互联网开通“临沂食安云”微信公众号,实行“码上说、马上办”,畅通宣传引导、公众沟通渠道;四是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五进”、“学校食堂开放日”等系列活动;五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引导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整治期间开展宣传活动738次,发放宣传资料63700份,播放科普视频77次,举办科普讲座18次,发放评估问卷1700余份,媒体报道22次,受众近86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