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姜曼 孙祎 于春光)9月17日-18日,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和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一行来临沂对当地蚕茧质量监测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首先观看了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展板及纤维中心实验室,并召开座谈会进行座谈。随后赴莒南海通丝业有限公司、涝坡镇桑蚕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据了解,临沂市纤维资源主要是蚕茧、棉花、兔毛三类。其中临沂市作为南北茧丝交流要地,全市植桑约2万亩,桑蚕鲜茧年产量200万斤,其中春茧占45%,夏茧占15%,秋茧占40%。主要分布在莒南、临港、沂水、临沭、平邑、费县、郯城七个县(区),其中莒南县比较集中,植桑7000亩,桑蚕鲜茧年产量80万斤。种植桑树品种主要为“农桑14”号,占70%-80%。桑蚕主要品种为华康3号。
调研组充分肯定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1234”发展思路和“1+6”运行模式,对我市努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检验检测知名品牌”的大检验、大检测格局予以厚望,对临沂市积极对接国家纤维质量监测体系,成为全国首个明确纤维质量检验监测名称和职能的地级市专业纤监机构给予赞扬。同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做好主题教育。要将主题教育与中心融合发展紧密结合,把新中心和中心各单位摆进去,找准短板与不足,运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圆满完成主题教育任务。二是落实好公益性检验检测职能定位。要以市委、市政府需要为建设方向,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以地方产业结构为导向,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安全、卫生、健康为检测核心,全力保障民生需要,促进消费升级。要着力增强检验检测软实力,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新机构作用,在新的站位中谋求新作为。三是认真做好纤维质量监测开拓工作。要以纤监“小块头”撬动检验检测“大发展”。他指出,临沂纤监经验和蚕丝产业发展建议值得肯定和推广。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将把临沂纳入全国纤维质量监测建设体系,围绕“监测什么、怎么监测、监测后能发挥什么作用”与临沂市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纤监事业、蚕丝产业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