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徐树起 刘明艳 刘丽丽 尤郑建)五月的南坊小学,杨柳依依,绿意盎然。24日,张汝辉校长通过兰山区小学校长“新课堂”展示活动,带领老师和孩子们开启了一段自觉维护空气质量的环保之旅。
播撒种子,润物无声。教学中,张校长调动并指导学生多感官多层次参与学习,正确把握了本节课的整体结构流程,既呈现出学科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融合,又体现了朴素有效的创新性,达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同时,张校长将自身的生活阅历与教学需要自然融合,展现出个人优秀的专业素养,推动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体现了我校致力打造的树蕙新课堂润物无声,自然生成的特点。我校的春兰少年们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开拓了思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相信,这颗树蕙教育“清新”的种子已然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在不久的将来定会长成广阔的绿洲。
学无止境,教艺无涯。充满生活智慧的课堂总是让人心生向往。听课活动结束后,各位老师分别对张校长的这节课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教师代表分别从不同的点、面,对本节示范课进行了点评,副校长李芬与与会教师分享了自己的观课感受并做了本次活动的总结发言。下面我们就撷取了部分教师的心声予以分享。
课堂伊始,张校长就以学生最喜欢的猜谜形式导入课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高涨。接着向学生展示了一组景色宜人的图片,孩子们在愉悦的心境中感受清新的空气对于世间万物的重要。在幽兰自悟环节,学生根据老师课前布置的要求,统计家乡一周的空气质量状况,引导孩子在小组交流中整合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发现空气污染的现状,了解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类的危害。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学生切实感受到清新的空气与自己息息相关,滋兰互启,育兰共究。值得称道的是,在孩子们的空气污染小调查中,春兰少年们用他们积极地思考,活跃的思维,抓住了空气污染的“黑手”,并且在老师的点拨下成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想出了环保金点子。------刘丽丽
在张校长的课堂中,注重了学情内容的生活化。教学中张校长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当前的生活进行整合。他立足教材,立足生活。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上周空气质量情况展开教学,接着讲了什么样的空气是被污染的空气。以生活中的图片为观测点,得出我们身边的空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甚至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以此提出被污染的空气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整合问题,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源于生活。然后又通过育兰共究环节,深化找到污染空气的“黑手”。教师针对雾霾天气适时告诉孩子们要用“躲、防、洗”三招来保护好自己。最后通过“春兰少年”展示“我的清新空气保护计划”在孩子的心灵上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也为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留下一份深沉的思考。“清新的空气是个宝”这一节课让问题的解决又回归生活,为生活中该如何去做予以正确的指引。这就是问题源于生活,而问题的解决又为生活服务所展示出来的课堂的魅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在这生活化的课堂上,学生享受着具体的道德训练,发展了道德智慧。引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品德就在这享受中生成!----刘明艳
张校长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小组交流活动“空气还对谁是个宝”“什么样的空气是被污染的空气”“空气污染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等的危害”“我的清新空气保护计划”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张娟老师说,张校长借助树蕙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条理清楚,学生无论是自学、互学环节,还是展学、固学环节,要求具体清晰,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张校长执教的《清新空气是个宝》一课针对二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时间较短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环紧扣一环,孩子们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整堂课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厚。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真正体现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是引导和激发学生活动的人。
张琳老师说:“通过这次观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润物无声’的真谛。老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课中老师进退适当,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对同学的评价方式多样,如用‘掌声’,使用‘语言’,奖励‘笑脸’图章等。最后对各个小组的积分情况做了统计,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总之,这次观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树蕙教育,德智双馨。张汝辉校长对南坊小学的树蕙教育教学策略进行解读。从树蕙课堂的提出,课堂标签,课堂的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接着汇报了学校树蕙新课堂推进情况,以及如何让树蕙新课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