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线讯(赵思齐 王永生)“天桥拆除正式开始……”4月1日早上9点,随着京沪改扩建工程临沂段天桥拆除现场总指挥的一声令下,在绵延230余公里的京沪改扩建工程莱芜至临沂段建设沿线,上千台大型设备开始对43座上跨天桥进行集中拆除。
在江苏省及我省济南、泰安及临沂三市高速交警、交通执法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根据既定方案,京沪高速莱芜至临沂段从2019年4月1日7时至4月2日13时实施全线封闭。此次拆除作业时间定为30个小时,完成莱芜至临沂段43座(加一座渡槽)共计3795米跨高速天桥的同步拆除工作。
京沪高速莱芜至临沂段改扩建工程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项目全长232.558公里,途经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泰安新泰市,临沂市蒙阴县、沂南县、兰山区、高新区、罗庄区、兰陵县、郯城县,概算总投资241.4亿元,项目计划于2021年6月完工。为加快工程进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最大限度地方便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齐鲁交通发展集团京沪改扩建工程莱新项目办、临沂项目办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分两批对沿线天桥进行拆除。其中,首批17座天桥已在2018年7月25日拆除完毕,第二批拆除的天桥(含匝道桥)一共43座,于2019年4月1日至4月2日13时完成拆除。
在现场,每座桥下都铺有厚厚的土层。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临沂项目办主任刘纪慧解释说,“上面铺的土工布和彩条布,然后上边再铺上一米半厚的土,保护老路面,拆除完了之后,然后清除保证现有路面不受损害,利于恢复通车。”
对于为什么要拆除这些既有的跨线天桥,京沪改扩建工程临沂项目办副主任李艳说,“原有天桥基本都是两孔20、25米,30米,在双向4车道的时候,它是满足要求的,到双向8车道的时候,宽度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它已经成为障碍了,我们这次拆除实际上是清除障碍,然后进行路面施工。”
临沂罗庄互通立交匝道是全线上跨天桥中体量最大的一座,它的拆除速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进度。为了快速拆除这个大家伙,早点恢复通行,仅仅这座桥就动用了16台大型破碎锤。
京沪改扩建七标项目总工程师朱继涛介绍,“罗庄立交匝道是全线最大的一个天桥,这个是两连八孔,现在已经拆了四孔,现在还有四孔有80米长,16米宽,这是拆除难度最大的,为此我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16台破碎锤,现在用了12台,每孔用六台已经满负荷了,底下还备用四台,争取1号12点能让桥体落地,晚上把它清出来。”
除个别节点工程外,京沪改扩建工程整个施工期间要保持原有车道双向畅通,施工难度和保畅压力大,社会关注度高,天桥拆除工作也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此,齐鲁交通发展集团高度重视,要求项目办必须统筹协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确保万无一失。经过调研、论证、宣传等一系前期工作,项目办通过多次现场勘察、邀请专家就天桥拆除工艺、交通组织、安全组织都进行了有效沟通,制定了详细缜密的天桥拆除专项实施方案,最终由专家评审并通过,并分别报请济南市政府、临沂市政府和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批准,与周边省、市相关部门协调,认真组织实施。 同时,做好充分的信息宣传工作,提前一周发布封闭施工信息,张贴公告,制作安装标牌标识,设置临时围挡,告知广大车主和沿线群众。先后在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济南日报》以及大众网、临沂在线、琅琊网等10余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印发公告、绕行提示卡14000多份。
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安全保畅压力大,参与的部门及人员、机械设备多,桥梁跨度宽,技术规范要求标准高,需要跨省市协调沟通,更需要多部门无缝隙协同作战,统筹安排机械、车辆、人员昼夜不间断作业,因此,这无疑是一场作业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施工。此次工程共投入统筹人员459人,施工人员1176人,调配大型拆除作业机械1266台,拆除混凝土方量27584方。在此次天桥拆除过程中,各施工标段分别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扬沂蒙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施工人员深入前线,攻坚克难。
4月2日下午13时,随着蒙阴北段最后一段路面验收结束,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临沂项目办主任刘纪慧下达解除封闭、高速通车指令。至此,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莱芜至临沂段结束了30个小时的封闭施工,43座跨线天桥全部拆除。此次天桥拆除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京沪改扩建项目2019年重大节点工程关键战役的胜利,为下步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原有天桥拆除后,在附近一二百米新的钢结构箱梁式替代天桥正在加紧施工。京沪高速临沂段2018年拆除的第一批17座天桥新桥基本建成。
据悉,改扩建后的京沪高速莱芜至临沂段通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对于保畅通、保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将大大改善周边地市的交通运输环境,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鲁南苏北立体交通大格局等方面将产生巨大的影响。